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瑶里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二)解说词文案

瑶里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二)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浩宇
景区导游解说词 468 分享


[古淘洗坑]
淘洗坑是古代矿工用来淘洗高岭土的设施。因为高岭土是土质原料,它不象瓷石需要舂打成粉,而只需经过淘洗除掉其中夹杂的粗砂,就可以获得干净的瓷泥。
古代淘洗方法是先在山坡上挖好水槽,并在较平缓的地势中开挖三个淘洗池,池底及四壁均用砖或石块砌成,池与池之间以沟槽相连,并设闸板开关。在第一个淘洗池前方还另需设一排砂槽,以清除杂物。高岭土采集后,放入水槽,利用溪水将其冲下。在此过程中,砂石和粗料杂质沉于槽底,被高度为槽深一半的闸板挡住,而细土则化成泥浆通过闸板上部流入淘洗池。在淘洗池稍作沉淀后,又让上部的泥浆流入第二个池子,再如法进入第三个池子,让其充分沉淀,然后放掉清水。待三个池中的高岭土经过三次沉淀成为稠密的泥块后,取出晾晒至一定程度,最后制成规格一致的不子(即砖块状的净泥),每块重约两公斤。三个淘洗池中的瓷土由于软硬粗细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瓷器的成型要求。
纯净的高岭土外观呈白色或浅灰色,含杂质时呈黄、灰、青、玫瑰等色,质软,有滑腻感,硬度小于指甲。
古代高岭土的淘洗率一般为10%~30%不等,明清之际高岭曾出过一种“猴油土”(因此土异常洁白细腻有如猴油故称),当地人又叫“猴子油”或“四两渣土”,其出土率高达90%,即每百斤高岭土原矿中仅有四两尾砂。高岭山的高岭土质量不一,人们统称为东埠高岭,其上等的称“明砂”(即头色),次等的称“二色”。“明砂”是清朝同治年间叫起来的,当时人们在明代的遗址处重新发现了优质的粘土,因明代的土质优异,故称为“明砂”。景德镇制瓷业至今仍将这里的高岭土称为“明砂”,以区分其他产地的高岭土。
[二号古矿坑]
游客们,高岭山经过200年的开采,留下来很多采掘遗址,古矿坑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经考古调查发现,高岭山的古矿坑有数百处之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四处。这是二号坑。其开采年代为明万历至清乾隆时期,足足跨越了200年。其全长1000米,宽50~200米,尾砂厚度为10~30米,尾砂量约有442万吨,若按出土率20%计算的话,则从该矿采掘出的高岭土有110万吨之多,是高岭山中面积最大、采掘量最多的矿坑。据说从这里可以一直通到山那边。文革时期,曾有几个好奇的年轻人想下去探个究竟,结果走了几个小时也走不到头,只好调头折返。
高岭土矿的开采方式与煤矿开采基本相似。该矿采用的是对掘式,即从半山腰和下山腰处分别开始平行挖掘,挖到同一条纵轴线上,然后上下贯通。坑道的岩壁较为稳固,不易出现塌方现象,所以无需任何东西支撑。坑道口很小,但洞内宽大,里面冬暖夏凉。矿工们用植物油盛入瓷灯点燃,在坑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凿一壁龛放置瓷灯。挖掘用的铁镐与今天人们用的“洋镐”类似,不同的是它一端呈扁平状,另一端则较短,无任何功能,只起平衡作用。坑道内的运输采取人工拖运的方法,即用长绳系住单个竹筐拖出洞外,然后送去淘洗。
矿工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干到白发苍苍的老汉,靠挖土获得的微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当时有一首《长工歌》就真实地描述了矿工们的苦难生活,歌中唱到:“日头哥哥快下山呀,做人长工好为难罗,淘沙洗泥做不完啦,干活使力牛一样哟,一日三餐糠菜饭呀,年年到头真悲惨罗。”
[接夫亭]

瑶里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二)解说词文案


接夫亭又名“碑亭”。原亭始建于明朝,后被毁,现亭于1990年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前重建。整座亭子古朴庄重,秀气典雅。亭中立有一石碑,正面刻着“高岭”两个大字,笔法苍劲,气势雄浑,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何海霞先生所书。背面刻有高岭遗址保护区介绍。2002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江西园”的园标就用了这两个字。
说起“接夫亭”的名称,有一段这样的来历:明代高岭山的矿工大多来自高岭和周边村庄。每天天不亮他们就上山挖土,直到天黑才下山。每天中午,他们的妻子提着饭篮到山上送饭,因监工严厉,不准外人进入矿区,她们只好坐在路边的石亭里等候丈夫下山。原先建亭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古道上来回挑土的挑夫中途歇脚,并未取名,后来人们就叫它“接夫亭”。置身亭中,我们仿佛还能看见当年矿工们的妻子翘首期盼丈夫回归的情景。接夫亭虽小,可它体现了古代高岭矿工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虽艰苦却充满温暖的家庭生活。
[聚秀桥]
聚秀桥俗称“水口亭”,始建于唐末,是一座双幅单拱桥,双辐桥即两座单桥并列修建。该桥是一座“四合一”桥,它巧妙地将桥、亭、庙、阁四种不同的建筑形式融为一体,桥上筑亭,亭内修庙,庙上架阁。它不仅减轻了桥身的负荷和桥基的压力,而且洪水来时稳如泰山,可谓是古代桥梁史上的一朵奇葩,体现了古代高岭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该桥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座双辐石拱桥。
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古人将这座奇特的桥建在这里,并取名“聚秀桥”呢?大家请看,此桥坐落之处,两边是崇山峻岭、古木苍翠,下面是清清溪流、源源不断。古人是非常讲究风水的,他们认为山是骨架,水是灵魂,无山不雄,无水不秀,用山水的结合来判断风水的好坏,而此处正是高岭村的风水口,于是村民便在此修桥,期望能挡住村子的好风水,不使之流走,村子能够世世代代繁衍兴旺。之所以取名为“聚秀桥”,意思是将一村山水之秀都聚集到这里。
大家再请看,亭门上方嵌有一块青石板,上刻“玉岭云峰”四字,字体端庄秀气,相传为宋理宗赵昀亲笔御书。“玉岭”是高岭过去的名称。
下面请随我进亭内参观。里面矗立着四块明清时期的功德碑,碑上刻着为重修此桥捐款人的名字及所捐金额。古代修桥、筑路、建亭等公益事业都是以集资的方式办的,人们认为这些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所以捐款者甚多,这也是此桥1000多年来仍然保存较好的原因吧。这四块碑从右往左依次为明万历34年的《聚秀桥记》、清康熙25年的《永秀桥记》、雍正元年的《修路碑记》和乾隆36年的《重建庙亭记》,是考古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研究古代桥梁史和碑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里面的建筑结构。桥面全部由一尺见方的花岗岩铺砌而成,面积约15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亭内原来建有两阁三庙,供奉观世音菩萨、关圣大帝、许将军等佛像和神像。整座亭雕梁画栋,肃穆华丽,可惜文革期间全部被毁,如今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廊桥孤独地矗立在这里,成为高岭村古老历史的见证。
[出聚秀桥去参观千年古樟]
游客们,高岭景区不仅有独特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下面我将带大家去拜访高岭村的“千岁寿星”,至于“他(她)”是谁,在这儿我先卖个关子,待会儿再告诉大家。
[千年古樟下]
游客们,这就是我们要拜访的“千岁寿星”——高岭村最古老的樟树。请大家猜一猜它的“年龄”。这位游客猜得很对,它已经有1500岁了!别看它历经了千年沧桑,可是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其树身粗如巨象,需六七个成人才能合抱;其树冠遮天蔽日,象一把擎天巨伞为人们遮挡炎炎烈日、暴风骤雨;其树根又似龙爪,盘根错节,坚不可摧,如同古稀老人身上的一根根青筋,那是漫长岁月刻下的印迹。在高岭村还有这样的风俗:每当有小孩出世,那户人家的长辈就要到千年古樟树下焚香祷拜,求树仙保佑孩子无病无灾、福寿延年。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作“祈福树”。象这样的“千岁寿星”在高岭村还有五位呢!其中一棵千年古樟的树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树洞,里面可以容纳12个人呢!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不能一一去拜访它们了,若下次大家再来这里,我一定帮大家实现这个愿望。
[高岭土展览馆]
游客们,千年古樟树旁这座幽静的庭院,是高岭景区正在建设的高岭土展览馆。建成后里面将展出有关高岭土的大量实物和图片,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高岭土的历史。届时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高岭村]
游客们,眼前这座青山环抱、绿树成荫的小村庄就是高岭村——这个国际矿物学专业术语以它的名字来命名的村庄。它坐落在闻名世界的高岭山下,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有1000余人,大多以务农为生。过去,高岭村人用一筐筐高岭土铸就了一个世界瓷都,却没能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如今过上田园生活的高岭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起美好富裕的新生活。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他们祝福吧,祝福他们五谷丰登、繁荣兴旺!
[龙口瀑布]
游客们,潺潺的水声一路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山谷前。在我们身旁飞舞着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瀑布,平日里泉水叮咚,宛如琴声,回荡山谷,余音悦耳。春夏山洪暴发,势如万马奔腾,声如雷鸣,响彻数十里之外。瀑布下边有一深潭,直泻而下的瀑布注入潭口,瞬间激起一团团浪花,浪花里飞出无数粒晶莹透亮似珍珠般的水珠,远看仿佛就象龙口吐珠,所以人们称它为“龙口瀑布”。古人曾有一首诗这样形容道:“涧水千寻落,天然石井深;龙翻若沸口,吐沫雪花匀。”是不是很形象呢?
[去一号古矿坑的路上]
游客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二号坑,大家也许想知道一号坑在哪儿吧,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瀑布一起去寻找吧!
[一号古矿坑]
走过一段迂回曲折的山路,我们要找的一号坑终于出现在眼前。一到洞口,便会感到一阵阵阴冷潮湿的寒气从洞里冒出来。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请大家先坐在凉亭里休息一会儿,让我先介绍一下该矿的基本情况,大家就知道了。
一号坑在二号坑的下方,两坑处在平行的纵轴线上。其开采年代为明万历至清乾隆期间,有200年历史。坑道全长约750米,宽20~300米,尾砂平均厚度10米,估计尾砂量为127.5万吨,若按出土率20%计算的话(即每百吨矿土中淘洗出20吨高岭土),则从该矿采掘出的高岭土约有32万吨。
在参观二号坑时,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高岭土矿的三种开采方式——单进式、回绕式和对掘式。想必大家都已熟知,在此我就不一一复述了。该矿的开采方式与二号矿相同,采用的都是对掘式。因此,一号坑和上面的二号坑是两个相互贯通的矿坑,也就是说从这个矿可以通到二号坑。现在,我想大家都明白了这里为什么格外凉快的原因了吧。正因为它与上面的矿相通,空气产生对流,所以才会又有“冷风洞”的雅称。夏天来这里,凉风习习,扑面而来,全身都会感到非常舒畅,真比吹空调还惬意呢!为此,人们在这里盖了这座凉亭,以方便游人纳凉歇息。
游客们,大家一路辛苦了!在这休息的时间里,我为各位献上一首歌,用它来结束我们今天的“朝圣之旅”,歌名就叫《高岭土昌江水》。
麻石那个山路哟,层层上青天罗,高岭那个矿洞,千年寒气生。一把小铁锄,一盏菜油灯,一担高岭土,一路哼唷声。哎嗨唷——雪白的瓷器雪白的汗蛋,铁打的脚板铁打的肩,万担瓷器挑呀挑上船。啊——
碧流那个扬波哟,弯弯绕瓷城罗,昌江那个两岸,窑火映长天。几多瓷工情,几多瓷工怨,一江瓷魂曲,一江碎瓷片。哎嗨唷——多彩的瓷器多彩的梦,多情的土地多情的人,万担彩瓷天呀天下传。啊——
高岭土哟昌江水,你是瓷都的根哟瓷都的源。哎嗨唷——你是瓷都的根瓷都的源,瓷都的源。
[出景区的路上]
游客们,前面我们参观了尾砂堆、金鸡石、古道、古淘洗坑、二号坑、接夫亭、来福泉、聚秀桥、千年古樟、龙口瀑布、一号坑等十余处景点,我们今天的“朝圣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对高岭遗址游览区已经有了许多了解。在来这之前的车上,我为大家解答了许多关于高岭土的疑问,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告诉大家答案,这就是“高岭土是怎么发现的”。下面利用这最后一段走路的时间,我给大家讲一个高岭土的传说,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听呢?
相传明朝时候,高岭村住着一户姓何的人家。男的叫何召一,是高岭何氏第44代传人。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冷浆田”过日子,“冷浆田”就是土壤贫瘠的农田。由于连年遭灾,年年歉收,到年关常常是给地主交完租后,家里没有一粒余粮,只得靠挖山红薯、野菜充饥,日子过得真是比黄连还苦啊!
可是,他们虽然生活贫困,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只要听说村里哪家揭不开锅,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将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别人。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没有谁不知道他们的好心肠。
这年冬天,寒风呼号,滴水成冰,天气格外寒冷。一天清晨,何召一想起村里一位孤寡老太太没有柴用,便背起一捆柴禾想去送给她。刚一推开自家破旧的木门,突然看见门口雪地里躺着一位须发斑白、全身冻僵的老汉。何召一大吃一惊,赶忙放下柴禾,呼唤妻子,把老汉背入家中,安放在床上,给他盖上家里唯一的一床破棉被,又脱下身上的破棉袄盖在被子上。他妻子忙去厨房煮姜汤,然后一口一口喂给老汉喝下。老汉捂了被子,喝了姜汤,渐渐苏醒过来。何召一夫妇满心欢喜地看着他问道:“老人家,您从哪儿来?为什么会倒在我家门口?”可是老汉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摇头叹气。末了,他终于开口说话,说要喝热粥。这下可把夫妇俩难住了,家里几天都没米下锅了,哪来的米煮粥呢?可想到救人性命要紧,何召一二话没说,去地主家借来了一斗还两斗的一点米,为老汉煮了一碗粥。当老汉喝下热气腾腾的粥后,立即红光满面,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下地对他们说:“你们真是名不虚传的好人哪!今天我终于相信了。我没带什么东西来报答你们,明天一早你们可以到高岭山上挖上九九八十一锄,便会有收获的。”说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夫妇俩被刚才的这一幕惊呆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两人坐下想了想,认为是神仙来帮助他们了,于是决定照老汉的吩咐去做。
第二天清早,夫妇俩扛着锄头上了山。一下、二下、三下……,一口气挖了九九八十一下,突然发现脚下原本黄澄澄的泥土变成了白花花的颜色。捧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雪白的糯米粉!夫妇俩惊喜万分,连忙跑下山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乡亲们。于是大家纷纷扛着锄头,涌向山上挖土。大家回家后把挖到的土放在灶上蒸,蒸熟后吃起来又香又甜,大伙儿从未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可是,这个消息很快被地主知道了。他命令手下的狗腿子把山封起来,不许任何人上山挖土,自己则命人挖了一筐土带回家做饭。哪知地主刚吃了几口,就捂着肚子哭爹喊娘地在地上直打滚,不大工夫就活活折腾死了。当天夜晚,那位白发老汉托梦给何召一,他说:“我得知地主要强占高岭山,便在土里掺进了仙水,吃下肚后就会变成石头,这是他应得的报应!虽然以后不能吃了,但是你们可以将它卖到景德镇去做瓷器,做出来的瓷器象玉一样洁白,它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第二天,何召一将梦中的事告诉了全村的乡亲们。从此以后,乡亲们在何召一的带领下上山挖土,将挖出的土通过东埠的船运到景德镇去卖,做出的瓷器果然天下闻名。何召一去世后,人们为了感激他的恩德,将他奉为“玉土神”,并在聚秀桥上修了一座玉土庙,世世代代供奉他的神像,可惜文革期间被毁掉。
故事讲完了,我们的参观也到这里结束了。高岭这座神奇的山,它孕育了巧夺天工的瓷器,孕育了举世称雄的瓷都,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高岭之名将永载史册,万古传诵!现在,高岭景区正在进一步开发新的景点,如高岭土陈列展、报恩桥、弥陀柱等等。欢迎大家日后有机会再来这里,届时高岭将以更美丽的风采迎接海内外朋友!祝大家在瑶里其他景区玩得愉快!谢谢大家!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