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文案配音员:弘昌
景区导游解说词 286 分享


东生围,俗称“老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北距县城约20公里,它与其派生的磐安围、尊三围,以及附近的尉廷围、德兴围互为犄角,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割据性质的客家围屋民居村落。东生围是赣南众多围屋中占地面积最多的一座围屋,也是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之一。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概况、外观

东生围,赣南最大客家方围,建于清道光时期,至今将近200年的历史。创建者名为陈朗庭,是当地的名望乡绅,建围原因是让后代安居。

东生围总长104米,宽94米,占地将近一万平方米,围内共有199间房屋,最多可容纳千人居住。围屋平面是矩形,外立面是高大坚固的墙,四角建有炮楼,围屋呈回字形。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由于客家人是迁徙而来的,易与当地匪冦和土著人产生矛盾,再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围屋就建成了防火防水防盗和抵御外侵的土木结构,被誉为“刀枪不入,水火难攻”。为什么可以这样来描述它? 那就要从地形和围屋本身的形制结构来为大家揭晓了。第一:地形平坦,易守难攻,若有来犯,立即就会被发现;第二:她的形制,它主要由两大围合建筑组成:居民的居住生活区和附属建筑包括杂间、牛栏、猪圈和厕所。看了整体,我们来看看具体:


01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总门门楼呈“八”字形,是牌楼式门楼,门额上横书“光景常新”四楷字,上柱书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光照清淑景”,下联是“常浇物华新”,巧妙地将横联嵌入了头尾,门楼正脊饰一宝葫芦,两端饰倒立鲤鱼,整个门楼的设计都表达了围屋主人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02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走近门楼,是最大面积的禾坪,该处是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场地,可大面积晾晒谷物,这体现了客家围屋与小农经济相融合的建筑艺术,还有一点是,大面积禾坪可助于制作可长期储存的食物如梅菜、腌菜、萝卜干,以解决被围困时围内人员的食物来源问题,这也是围屋自卫功能的体现。


03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接下来,视线移到池塘,结合生活常识与地理知识,这里的池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附近没有河流,所以,池塘一是能够满足洗涤晾晒的农家生活所需,二是消防作用,因为围内房屋太紧密,一旦发生火灾,能用池塘之水灭火,三是能够调节湿度。


04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接下来我们看到门,七孔围门,正中围门最大,上书“东生围”三个字,左右次门门额上分别写有“敦行”“持家”,表明了主人的家教文化,一般围屋只会设一孔围门,,但这里有七孔围门,观察一下平面图,其实七孔围门的设置是非常科学的,首先,围大人多,门多便于围内通风,和保持交通畅通,二是当发生火灾时,便于疏散和救援。


05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看完了下面,我们来看上面,东生围的外墙就暗藏玄机,它是用糯米粉、蛋清、红糖等黏性很强的物质混合石灰来铸造的,使墙体坚不可摧,除此之外,当被长期围困时,围内之人便可以从墙中获得食物来源。


06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目光向上,我们就能看到炮楼,炮楼高度比较高,用以瞭望和进攻,外敌在无处藏身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被消灭。


此外,东生围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则体现了其居住民具有强烈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维护自身利益。


至此,东生围将它的进攻性与防卫性发挥到了极致,不枉说它刀枪不入,水火难攻。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客家源流与客家文化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鉴于东生围是客家人所建所居,接下来就来聊聊我们客家人的故事,正式开启我们的寻根之旅。我们从源流开始说起,首先来厘清一个常识,客家人顾名思义即“客居之人”,它属于汉族的一个支系,是由中原地区迁居到各地的汉人组成的。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客家人的形成来源于历史上中原汉民族的五次大迁徙: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距今1700年前的西晋末年,彼时匈奴大举侵略西晋,帝王俘,城池没,洛阳百姓纷纷南逃避难,沿着水路旱路向东南方向的江苏一带迁徙,最后大部分人在今天的南京附近落脚,继匈奴灭西晋后,北方又有四支少数民族混战中土,战乱持续了百余年时间,为躲避战乱,陕西山西的汉人穿过湖北进入了洞庭湖流域,河南一带的汉人则是先逃到了安徽、湖北,其中一部分人又迁徙到了江西赣州,另一部分汉人则进入了福建北部,这便是在战乱背景下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史称“衣冠南渡”,据统计,第一次迁徙的人数大约有90万人。

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距今1200年左右的晚唐时期,当时山东爆发战乱,源于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波及了今日中国的十一个省份,死伤达数百万人,为了躲避战乱,之前在西晋末年迁徙到江苏、安徽、湖北一带已经定居下来的中原汉民再一次南迁,另外世代居住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一带的中原汉民也被迫南迁,这便是客家人的第二次大迁徙。这两股移民的潮流最终汇集到一起,躲到了没有战乱的闽粤赣三角地带,尤其是赣南地区,由于其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山多有天然屏障,加之人口不多,良好的生存条件吸引了大量中原汉民迁居繁衍,成为南迁汉民的主要聚居区。

第三次大迁徙发生在距今800年左右的南宋末年,当时北方蒙元大军大举南侵,同样是为了躲避战乱,中原一带及南宋境内的汉民再次大规模南迁,这一次移民加上前两次迁徙过来的中原汉民,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外来族群,当地原住民把这些从北方迁来的汉人成为“客人”,由此标志着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四次大迁徙发生在距今400年左右的清康熙年间,由于明末张献忠的“八大王屠四川”事件加之瘟疫横行,导致四川省人口锐减到不到50万人,为了恢复生产,康熙帝下令从湖广、江西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向四川移民,史称“胡广填四川”,此次迁徙不是因为战乱,而是由满清政府组织的百姓自愿的迁徙活动,在前后持续的数十年时间里共有大约100万人迁徙到四川境内生活。

第五次大迁徙发生在距今200年左右的咸丰、同治年间,其特点是开枝散叶、走向海外,而它的根源来自于广东西路械斗事件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所谓的广东西路械斗事件是指清咸丰同治年间,广东省西部的客家人与当地土著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结果两败俱伤,并迫使大批客家人继续向南迁至海南等地;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洪秀全及大部分太平军出生为客家人,因此大批客家人在战败后遭到满清政府的清算,为躲避杀身之祸,梅州一带的客家人先是逃到了广东省南部及海南、台湾、香港等地,后来又下南洋逃往印尼,马来西亚以及北美、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客家民系。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亚洲客家人分布情况
旅居亚洲的客家人共约380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印尼约为150万,马来西亚125万,泰国55万,新加坡20万;缅旬约10余万,越南约15万,菲律宾约6800人,印度约2.5万人;日本约1.2万人。


●大洋洲客家人分布情况
旅居大洋洲客家人约6万人,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澳大利亚4.3万人。


●美洲客家人分布情况 
旅居美洲的客家人约46万人,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约28.4万人,加拿大约8.1万人;中南美洲的秘鲁与牙买加是客家人较集中分布、人口也较多的国家,分别有15万人和10万人。


●欧洲客家人分布情况
旅居欧洲的客家人约有20万,分布在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最多,约有15万人,法国约有3万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也有数千至上万客家人。


●非洲客家人分布情况
旅居非洲的客家人约8万人,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了解了客家人的源流史,想必大家也和我一样感到震撼,我们的祖先在兵刃下讨生活,我们的祖先把中国从北至南的千山万水都踏了个遍,继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体现出了客家人顽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由于客家民系长期迁徙的经历,它形成了开放性与多元性一体的客家文化,具体表现为客家饮食、客家民俗、客家精神、客家建筑以及客家语言等等。“刀枪不入,水火难攻”的东生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充满着客家文化气息的东生围吧,2017年十一黄金周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举办了别开生面又热火朝天的民俗文化美食周,here  we  go!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客家美食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delicious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客家民俗---上刀山、五股龙、采茶戏、南乡大堂音乐、走马灯



客家建筑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客家建筑




客家精神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断进取、勇于开拓

团结合作、克勤克俭、崇文重教、尊祖爱乡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客家精神与民族精神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从时间维度来说,客家人历经1700年仍然延绵不绝、生生不息,从空间维度来说,客家人在1700年的时间里将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纵横交错,客家人创造了一系列斐然的客家文化。不可否认,客家人创造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其精神品质,而仔细揣摩,我们一定能有所悟:客家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而客家精神作为精神支柱,不论古今,都引领着客家人走向辉煌的时代。

导游词范文 | 客家方围——东生围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