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范文《话说西口》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范文《话说西口》

文案配音员:从瑞
文化专题片 882 分享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话说西口》

涛涛黄河,奔流不息,那是这片土地上一支流动的歌。

巍巍长城,雄浑壮美,那是这片土地上一幅多彩的画。

翠岛孤烟,长河落日,这里就是紫塞俯瞰,山环水绕,黄河抱关的山城——西口故里河曲。

第一集 触摸历史

黄河,从老牛湾入境以来,由北而南,转东折西,缓缓流向一片绿洲的地方河曲。

河曲,取黄河千里一曲而得名,地处山西省西北部。与内蒙古中南部准格尔旗,陕西省东北部府谷县隔河相望,素有“鸡鸣三省”的美誉。是元曲大家白朴,宋代名将杨业的旧籍,也是西口故里,革命老区。

河曲古称隩州,战国属赵,一名林胡,又曰儋林。汉属云中郡,南北朝属北魏。唐隶太原,五代刘崇僭称汉——置雄勇镇,宋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金贞元元年置河曲县。

这里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我们曾把河曲、岱海(今 )、晋北(今 )、冀北(今 )称为又一个“金三角”,是中原五千年前后一次巨变的风源,这里还是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摇篮”!

据考古资料表明;河曲虽远在边地,但由于历史上相近的经济形式和共同的文化渊源,历来是中华民族历史舞台的一部分。属于中国占统治地位农耕定居文化的一个分支。

从旧石器时期到商国及至汉唐以来,序列不断,经渭分明。其文化渊源核心部分是从中原到北方,再折返到中原这样一条文化连接带。是西口路文化的策源地。

旧石器遗址:火山石梯子,巡检司河会;新石器遗,有寺墕石墕遗址属庙底类型沟文化,平头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古人类半地穴旧迹。

春秋战国以来,河曲成为北狄,匈奴、突厥、契丹、鞑靼、瓦剌等西部部族为争夺中原,不断发起进攻的跳板。入明以来,明王朝为防御北方蒙古马队入侵,沿黄河东岸石梯隘口起,土筑、石砌、砖包,修筑长城254里,直至偏头关丫角堡,形成内长城著名的西部河曲起点。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守河十墩横截套口与对岸黄甫川清水营长城逐鹿台隔河相望,遥相呼应,直接绥远宁夏长城,广袤数千里。

这里早在千年前,就是宋辽通商的榷场。

明初,河曲套口水旱码头再度复兴,成为晋西北,乃至山西商界,最初以输送米粮到边关换取盐引而获利的商旅重镇——西口。其规模与宁夏横城,包头磴口并列为三大码头。形成河套流域进套出口的又一粮、油、盐、皮毛等商品集散贸易中心。河曲商户捷足先登,商号数以百计。经营主体以粮、盐、油,次以洋广杂货。其分号、票号遍及宁夏,绶远,包头、太原等地,成就了一大批商家。

水旱码头的兴起,成就了大批商家。便有了“有儿开商店,强如作知县”的民间谚语。出现了河曲近代史上“学而优则商”的十大富豪:李起、王孟、于务本、张端、乔裕、王锡珍、常家麒、常家俊(拔贡)、张焕生、张耀生。并且跻身晋商行列。

当是时,河曲城内及南关桥儿街,二道街等主要街巷,以及码头商埠数千里,店铺均为十大富豪所有。】

从明到清直至民国年间,晋西北,晋中一带大批商旅与农、工涌向河曲码头。然后渡河以驼队或骡马代步到包头、临河、五原及至宁夏一带谋生者,统谓走西口。清咸丰五年。山西遭灾后的走西口,自然不算其主流。

历史证明;这条文化连接带承先启后,传播文明,发展经济,实行军事战略、农耕北徙,渐次形成了以商旅文化为主的西口路文化。

六帝八次途经河曲故地的历史。(汉恒帝刘志、代国昭成皇帝、太宗明元帝、魏世祖太武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清圣祖仁康熙皇帝)

第二集:沧桑遗痕

这座依山踞险的山城,是宋时火山军的故城。故城北高南低,面阳背风,居高临下,便于军事防御指挥,且易守难攻,战略意义大。五代十国时,曾是绿林草莽好汉火山王杨信的大本营。他北拒契丹,南抗石敬塘,成为民族英雄杨家将的发祥地。

火山军之城,原为土城,迨及明万历年间,里人苗朝阳,官居京兆尹;功成名就身退,归隐三十年,七荐而不出。却有功于乡里,力主砖包土城。由山西巡抚候于赵调集平潞兵丁万余。于万历四十一年秋告竣。苗朝阳题写“金汤要径”,镌刻城头。以昭后人。成为自宋以来,旧时河曲六百年后的一次巨变。

崇祯元年,陕西义军,府谷黄甫川王嘉胤举旗造反,攻陷河曲这座六百多年的古城。曾与官兵进行过殊死搏斗,血染危城,留下许多金戈铁马悲壮的诗篇。为河曲近代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城内苍凉世故,残垣断壁。东城,西门,南门荡然无存。依稀是一个荒凉的古村落。

城中央这条清晰可变的丁字街,可通北城、东城、南城、西城。明显特点是惜土如金,宽不足丈。建筑多为清中期木作结构,部分 砖砌拱顶依然保留了明时西北风格。

聚魁门楼是丁字街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创建于明天启元年,历经官兵杀戮、义军屠城和西洋红衣大炮的洗刼仍矗立城中,成为四百年前那场农民起义攻城掠地的历史见证。

黄府楼院,是城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乾隆年间的民居。其主人是大定府知府黄宅中,曾修《大定府志》,林则徐为其作序,居官期间颇多见树,为民称道。

这座规模极小,结构特别的便门建筑在南城上,是王嘉胤造反陷城后,因城中缺水而宣告失败的标志。其用途是专供城中官兵百姓白天出城下山取水之便,夜晚封锁城门,并在入城的出口处设置二道翻板门以防不测。迄今洞门上方石匾隐约可辩“水门”二字,这座迄今千年的历史古城,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海潮禅寺,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以心传心而不立文字的禅宗古刹。寺庙依山面水而建,庭院、殿堂曲径通幽,楼阁相连。当为入清以来地方风格与木作结构建筑的精品。其佛教内涵也堪称一流。殿堂塑像及悬雕人物栩栩如生,技法高超,口有情,目传神,是不可多见的艺术真品。观音殿内所绘的十八罗汉拜观音和观音菩萨十二大愿,均为立粉堆金。人物造型各异,线条流畅生动,令人慨叹!盖为晋陕蒙边区近四百年来不衰的福地禅林之宝刹。

北上道观——岱狱殿,它与各地的东岳庙一样,供奉着泰山之神,创建于金代天会十二年,近九百年的历史。庙宇由十四座单体建筑组成,包容了道教、儒教,佛教。真实地记录了金代以来在北方河曲故地人们的信仰取向。虽然相信东岳大帝管理人间的生与死,但总觉的天高黄帝远,不象儒家那样贴近生活,所以出现包公祠;希望身边有包清天。居士殿内所绘天下六十一洲地狱司变图,更多的看到当时人们对社会忠、孝、理、义、节的崇尚,以及对背信弃义、贪婪、奸佞小人遭天遣报应的迷信心里追求。关帝庙、岳飞庙内壁画色彩绚丽,构思精妙,落笔传神,开连环画之先河。已成为省内外美术界采风观摩必到之处。地藏殿、圣母殿也颇多可述,其大木作结构五铺作双下昂的造型,会使人亲眼目睹祖先的智慧,领略元代庄严厚重,高古独特的建筑风格。

溯河而上的娘娘滩,是万里黄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河中小岛,故享有母亲河“第一滩”的美誉。这里四面环水,绿树阴浓。一派画外之境,犹如世外桃源。相传汉文帝刘恒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近年来,娘娘滩上不时出土“万岁富贵”瓦当和人面蜈蚣口塑砖雕,成为文人墨客引舟访古之圣地。

兜率弥佛洞;这里是龙口峡谷东岸悬崖上的一处洞府奇观。悬空石栈,巧夺天工,天生而成。观涛听风,感悟弥佛半坐笑人间。尽情领略“洞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的禅意。

凌霄文笔塔又名状元笔,建于清乾隆年间。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化的建筑物。

相传,乾隆年间,河曲企盼出人才,在来龙之首高建状元笔,以振东山之势惠泽河曲。继往圣,思来者,起宏愿,虽负笈天涯,不变初衷。从孔子庙学到河阴书院,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河曲的教育开风气之先,与京师大学堂同步,率先开办男校和女校,一时间河曲就读于北大、燕大、清华、黄浦和留洋的学子纷纷投身到救国运动中,可谓人才济济。而今的状元笔已成为河曲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河曲及外来宾客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的最佳场所。

第三集:聆听西口

河曲不仅有它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而且还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以酸饭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在河曲人的岁月里流经数百年而延续至今。

河曲酸饭,是当地老百姓每日必吃的一种特色美食,酸饭的原材料糜米更是值得一提的农作物, 它以不选择地势,不苛求水肥的特点在河曲的五谷杂粮中至今占据着独特的优越地位。因此,糜米成为河曲人世代相袭、经久不衰的传统主食。 用它所加工成的酸饭更是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护肤美容、清凉泻火等功效,其味道妙不可言。

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早上吃“酸粥”,中午吃“酸捞饭”,晚上喝“酸稀粥”,已成为河曲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用来浆米的“米罐子“、也成为了河曲人家家户户灶台边上少不了的一样器皿。》

《才听爬山歌,又闻信天游,一曲打蓝调,几声《走西口》。河曲是国家命名的“北方民歌之乡”。自古就有“户有弦歌心自谱,儿童妇老尽歌讴”的习俗,民歌和二人台也一直伴随着河曲的民风,已成为河曲群众文化的主流。

2006年,“河曲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六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称号。他们分别是:辛礼生、贾德义、吕桂英、许月英、杜焕荣、韩运德。

辛里生就是在河曲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他精神矍铄、声音宏亮、唱腔高低起伏、流畅自如。在历届民歌大赛中,多次获的全国奖项。舞台上他是一代歌王,舞台下他赶车放羊。一首催人泪下的走西口,七十多岁的他唱了半个世纪。

除辛里生之外,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还有一家三代同唱民歌的贾德义,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河曲民歌和二人台。

原汁原味的民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支精华,更是民族根源文化的瑰宝。因此,河曲民歌被称为是“盛开在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艳丽奇葩”。多年来,河曲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河曲民歌和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对二人台艺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促进作用。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二人台艺术家和民歌手活跃在晋陕蒙周边地区,为民歌艺术和二人台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称河曲“古塞雄关,陕东重镇,晋右严疆,”那是在金戈铁马群雄逐鹿二百多年前的历史。这个曾经以输送米粮到边关换取盐引而获利的商旅重镇——西口,随着历史的沧桑一步步远去;崭新的西口则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起向我们走来!

第四集 春风化雨

江风浩荡,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造就了美丽富饶的河曲。金戈铁马,岁月沧桑,昔日的水旱码头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而今;河曲大地正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就了五百年来一次历史的巨变。

河曲曾是全国治山治水,小流域治理的典型。曾以王海元同志“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事迹被称之为晋西北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这里还是第七界全国人大代表苗混满全国首创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发源地。从小流域治理到“办学,挖煤、栽果树”,再到实施开放引进,大项带动的战略;河曲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化。初步探明相当储量的矿种6类18种。具有储量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灰岩、铝土矿等矿藏,已成为河曲实现跨越发展雄厚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河曲在引进鲁能、神华、黄万、晋神、华鹿等大集团,大企业基础上,又有中海油、山煤集团、山东山水集团、神达、神东电力、省煤销等大企业落户河曲。为河曲转型与跨越发展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一批创优投资环境,转变工作作风的公务员队伍也为河曲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奋勇前行!

冬去春来,寒暑交替的艰辛打拼,河曲迎来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榆岭洼村,冯家庄村,唐家会村,等一个又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在河曲大放异彩,成为了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佼佼者。

县强民必富。近年来,河曲县委、政府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出了“实施山地良种工程”和“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发展模式,大抓脱毒马铃薯种(zhǒng)薯产业。使广大种薯农民得到了实惠,这一工程的实施,可实现“三年推广种植一级薯10万亩”的目标。使河曲真正成为全省种(zhǒng)薯原种生产基地和“三晋种(zhǒng)薯第一县”。

往日“水在河底流,人在岸上愁”,而今“手牵黄河走,灌溉要自流”。引黄灌溉工程是河曲14万人民几十年来翘首企盼的富民工程。在省、市和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引黄灌溉工程全面实施,这一农业工程项目将彻底改变河曲“十年九旱”的状况,实现了以投资带动、民生保障、生态改善、旅游发展为一体,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谐统一,使引黄灌溉工程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福荫子孙后代的幸福源泉。

美丽的黄河湾 久远的古长城

昔日走西口浪潮的源头,闻名海内外的民歌之乡。从忠义无敌的杨家将,到元曲四大家白朴;从文进士武榜眼,到清华北大学子和工程院院士,这里延续着尊师重教的传统,未来,这里必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煤电化基地,山西最大的脱毒种薯基地,晋陕蒙“金三角”园林宜居城市。

一个和谐发展的崭新河曲,正在三晋大地奋发崛起,仰望这片古老而神奇的西口故里,河曲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