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石门涧导游词文案(下)

石门涧导游词文案(下)

文案配音员:弘昌
景区导游解说词 380 分享

石门大佛   石垒经书   岳飞石棺

站在“天阙”前的平台上,向对面山崖眺望,你有什么发现吗?你再仔细点,这里有石门涧的“三大奇观”。

你看这左边的千佛峰,那中部边缘的岩石突起,像不像一个巨大的佛像?那眉目,那鼻梁,那笑口,还有头冠,真是妙不可言。对此有人写诗赞曰:“匡庐天下秀,山水石门幽。大佛凌天立,堪称第一流。”

我们现在再把目光移向中间的这座山峰,你看那上部的岩石,像什么?像不像层层叠起的古代线装书。无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书。传说这是慧远大师在讲经台讲经用的经书。大师圆寂后,这些经书,化作巨石,启迪后人,一心向佛。

而地质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尖棱褶皱,或称之字褶皱。这种褶皱,两翼平直,而转折端呈尖顶状褶皱,因而我们看起来,像是叠起来的经书,原来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是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

大家请把目光再往右移,对,在两峰之间,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看到一块长方形的巨岩,它像什么?它有框,有底,有盖。对,像棺材。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棺。有谁有资格睡这样大的石棺呢?他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

有人会问,岳坟不是在杭州吗?这怎么会是岳飞的石棺呢?

岳飞二十五岁从军,三十九岁被害,在他从军的十四年中,曾两次驻军九江。前后共达四年之久,几乎占了他军旅生涯的三分之一。岳飞在镇守九江时,还添置了一些田产,以安置他的家人及族众,当时人称为“岳家市”。这个地方就在离石门涧很近的赛阳镇。

岳飞的母亲,一直随军奉养,岳母逝世后,岳飞特地把灵柩从湖北鄂州护送到九江来,安葬在九江县株岭山麓。

岳飞在九江时,经常游览庐山,并且和东林寺的和尚有很深的交往。岳飞在写给东林寺慧海上人的一诗中有这么几句:“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这几句诗告诉我们,岳飞决心功成身退后,要到庐山定居。

这一切说明岳飞已把庐山看作是他的第二故乡(岳飞故乡在河南汤阴,当时在金邦的统治之下)。岳飞为*臣所害,他的故乡人自然希望把他安葬到他自己选定的庐山。于是人们就按自己的心愿把这座形似棺木的石岩,说成是岳飞石棺。

更为奇者,这座石棺上有几块小岩石,远看酷似一只大鹏金翅鸟,而民间传说,岳飞是如来佛头上的大鹏金翅鸟转世。这就更给这座石棺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讲经台

离开了“天阙”,一路沿石阶上行,我们仿佛来到了“佛国”。路的两边,有许多石刻大字:“梦”、“生是死的开头,死是生的起点”、“阿弥陀佛”、“我是谁”。

常有游客要问“我是谁”三字到底是从左往右念还是从右往左念。其实不必执着从左念还是从右念,它都各有深意,体现了佛教的“空”的思想。

现在我们所立之处,就是石门涧内大名鼎鼎的讲经台了。慧远大师在庐山弘扬佛法三十又六年,大师又性喜山水,经常利用游览山水之机,巧借自然之理,为僧众讲经说法,于是就有了眼前的这座讲经台。

讲经台上有一小寺,寺内供奉的自然就是慧远大师。寺门头的“讲经台”三字,为著名佛学家、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赵老所题。

在讲经台对面的巨岩上,刻有几个大字。一是“石门涧”三字,为明代人蔡增秩所书。还有一个“空”字。你估摸一下这个空字有多大,它长6米,宽4米,字体之大,超过秀峰的“龙”字石刻,为庐山石刻之最。这个字为当代僧人静缘所书。有人可能要问,“空”是什么意思呢?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不是指女色、姿色,而是指世间的一切物质。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随缘而生又随缘而灭的,因而一切物质都是虚幻的,不可能永久存在。这就是“空”了。

在讲经台的右侧,有一巨石,仔细一看,中间有一道裂缝似乎为人力所为,因此它有了一个人们熟悉的名字——试剑石。

历代有不少诗人到过讲经台,也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中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的《远公讲经台》流传甚广。诗是这样写的:“远公说法有高台,一朵青莲云外开。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诗中的“青莲”是印度所产的一种植物,类似我国的白莲。由于其“出淤泥而不染”,故常作为“高尚”的象征,诗人在诗中用它来比喻讲经台,这一句说讲经台就像一朵青莲开在云天之外。狮子具有勇猛无畏的精神,一声吼叫,天地震动,因此佛经把为大众说法,比喻为“狮子吼”。诗中的“狮子吼”指慧远的讲经,这一句说慧远已经很久没有在这里讲经。最后一句写“野狐”听经,所听自然不是真经,此句喻指由于高僧已去,故而许多有悖于佛经的学说时有泛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慧远大师的无比崇敬,也表现了诗人对高人不在真经难求的慨叹。

在讲经台对面右边的山崖上,还刻有“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八个大字。这是石门涧景区开辟不久的攀岩场。

离开了讲经台,我们顺石阶而上。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石门涧“三妙”中的两妙。一妙是“石门衔日”,一妙是“龙虎情”。

石门衔日

“石门衔日”四字最早见于明代诗人张时彻的《题石门涧山泉》。诗中有这么两句:“松岭磐云飞鸟隔,石门衔日暮猿哀。”“石门衔日”四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悬挂在天池山和铁船峰中间的壮观景色,尤其一个“衔”字,传神至极。1996年,庐山申报世界遗产时,专家们一致认为“石门衔日”一景堪称“中华一绝”。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就是观赏“石门衔日”的最佳处。前面石崖上“石门衔日”四个字,为当代书法家、中国文联副主席高远甲先生所书。

龙虎情

在石阶的右边有一个8米多长、2米多宽的半月形的石洞,在洞壁上有一头白色的虎和一条白色的龙正在相对嬉戏。这一对龙虎,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的。当时他特意叮嘱:“这龙虎斗是天然壁画,太可爱了。这是中华珍品,是无价之宝!”1996年,庐山申报世界遗产时,专家们把它定名为“龙虎争胜”。1997年,石门涧管理者请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先生为“龙虎争胜”题词。高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虎是华夏吉祥之物。文革斗了十年,斗的够苦的了龙虎本来有情,不要再争再斗了。”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龙虎情”三字。从龙虎斗到龙虎争胜到龙虎情,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一天天走向和谐。

“龙虎情”这幅“天然壁画”是如何“创作”的呢?原来“龙虎情”这一带,有一条平缓波浪状的滑脱断层,由于断层上盘岩石中白色的石英脉也形成滑脱褶皱,从而形成龙虎的形状。

栖霞桥

过了“石门衔日”,大约行走三、四十米,就来到栖霞桥。栖霞桥是为了纪念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从这里登庐山而命名的。徐霞客,名弘祖,霞客是他的号。徐霞客生在封建专制时期,未受官府派遣,不为名,不图利,从二十二岁起,戴着老母为他特制的“远游冠”,北历京翼,东渡普陀,南达闽粤,西涉云贵,足迹遍及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历时达三十余年。他途中曾多次绝粮,多次遇盗,多次生病,多次濒死,但从不退缩。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徐霞客慕名到庐山,为历险探奇,舍大道不走,取道石门涧,攀百丈梯上天池,走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条道路。不过当年可没有这样好走,而是手挽藤条在石崖上攀援。徐霞客就是用这种精神一路游历,一路记叙,写出了具有极高地理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被人称作是“奇人”“奇书”。

站在栖霞桥上举目四望,你会觉得仿佛走进了石的世界。两边的石壁,摩天而立。路的两侧,巨石横斜。这时,你再看涧中,那更是乱石纵横,有的如躺、有的如卧、有的如倚、有的如立,小的小如鹅卵,大的胜过房屋,真是琳琅满目,各呈异彩,千奇百怪、各显精神。难怪有人说,石门涧之精髓就是石,是枉此一行。

在路旁有一巨石,上刻“庐山真面目,宛在石岩中”。这十个字,为已故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蔡若虹蔡老所书。这十个字真是一语道万言,深得石门涧的真谛。

石门涧瀑布

再往前走,只闻水声隆然,原来此行的目的地——石门涧瀑布已经到了。

    石门涧的瀑布,上承将军河、天池山、上宵峰之水,从神龙宫自泻而下。瀑布呈阶梯状四叠,总落差248米,其落差之大、水量之丰、气势之雄、声威之壮,虽三叠、黄岩不能望其项背。二十世纪五十年,为了解决庐山用电,在神龙宫筑起40多米高的大坝蓄水,石门涧瀑布的水量因而大为减弱。而今,若是在行洪之时,你将看到瀑布自天而落,一路奔腾咆哮,真正是白浪翻飞,响声如雷,整个山谷,为之震动。若在平时,瀑布自白龙潭翻身而下,也不失壮观。

熊猫戏水

           站在青龙潭前,面对着瀑布,这时你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瀑布下面,有一块五米多高的巨岩,其形酷似一只大黑熊。你看,它正在欢乐地沐浴着清泉,人们称之为“黑熊戏水”。

观瀑石

           青龙潭中有两块巨石,名观瀑石,传说徐霞客曾在此观瀑。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形容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铁壁峰

     站在青龙潭边,是观赏铁壁峰(铁船峰之东壁)最好的地方。高307米,宽420米的石壁,似乎就压在你的头上,它上接霄汉,下临深涧,似乎要破空而去,又好像要倾压下来,而且颜色灰黑。几乎寸草不生。看得人简直透不过气来。

开心路

    看完瀑布,你不要急着返回,如果你还有余勇可沽,不妨沿着瀑布左侧的“开心路”继续登山。据说当年徐霞客登庐山,就是从这里爬上去的。在这里他“上攀下蹑,蹬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你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艰难。而今自下而上,用1.5米宽的花岗石条铺成台阶步道,并装有护栏保护,真是今非昔比,岂不令人开心,所以这条路命名为开心路。沿开心路,一路可见龙宫亭、览胜台、一线天、一线瀑等景。路上你还可以看到一只石猴,千万年来它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眉眼不眨地观赏着瀑布。最后你还可以登上龙宫桥(也叫将军桥),站在桥上,数百里风光,尽收眼底。

     过龙宫桥,就到了石门涧的“后门”,从这里,你可以乘“星龙索道”去黄龙潭景区。也可以沿石径登山,去大天池景区。

三妙亭

           如果你看完石门涧瀑布,沿原路返回,到了会仙园,你最好走右边的一条石径下山。从这里走不仅省了不少路,而且途径三妙亭和观音亭。1996年,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庐山申报世界遗产专家组组长周銮书先生在考察石门涧后,赞叹石门涧有三妙:一妙是堪称“中国绝胜”的“石门衔日”奇观;一妙是天然壁画龙虎情;一妙是气势磅礴的石门涧飞瀑。于是人们在此修建一亭名“三妙亭”。周銮书先生还为三妙亭题写了楹联:“两峰浅黛藏三妙,一斛明珠落九垓”。“两峰”自然指的是天池山和铁船峰,“黛”青黑色。“斛”念胡,量词。旧时以五斗为一斛。“垓”念该,“九垓”即九重天。两联意为在青黑色的两峰里藏着三妙。石门涧瀑布如一斛明珠自九天而落。

    离三妙亭不远还有一亭,因祀奉观音,故称观音亭。三妙亭和观音亭所在地为卧龙岭。在第四纪冰川活动时期,石门涧为一U形谷,而卧龙岭则是一道冰坎。所谓冰坎,就是横阻于冰斗,冰窖或U形谷端的陡峻岩坎。冰坎两端常有一凹口,称水口,中央常有一凹口,称风口,这些遗迹在卧龙岭至今仍清晰可见。难怪1996年联合国专家考察组的桑赛尔博士一走这儿就兴奋地说:“这就是冰坎!在世界低纬度地区,只有庐山存在较为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在观音亭这里,有一件事你千万不要错过,那就是回观石门涧,这时你的眼前将出现一幅神奇的石门涧全景图。只见天池、铁船诸峰,连绵起伏,直逼云天。观云台遥遥在望,会仙阁清晰可见,宝珠峰近在眼前,而石门涧水则时隐时现婉转于绿树之间,这时你心中可能会涌出这样一句话:此真天下之壮观也!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